浅谈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与想象
在美术活动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往往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因此充分考虑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在开展幼儿美术活动时所选取的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让幼儿把体验和感受过程运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而不断丰富与充实幼儿的艺术体验。让幼儿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真切地感受到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具有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环保意识是越来越被重视,实行垃圾分类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能变废为宝,节约资源,从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可以看出社会文明水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指导幼儿发现身边的物品如废旧材料等的用处,将废旧材料改造成玩具,使幼儿的生活变美。”生活化材料离不开生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动”起来,感受生活的美,真正地融入生活,获得美的最佳体验,形成既自然又真实的审美情趣。生活中的一件件废品,在许多人看来也许就是一堆“垃圾”,在我们的老师和孩子眼里却都是一件件宝贝,“变废为宝、创意无限”,经过他们的奇思妙想、巧手匠心,华丽变身成一件件饰品、玩具。我们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转化成幼儿美术活动的材料,激发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想象、创造、制作成具有心意、独特的个性作品,来装点环境、美化生活。通过生活化材料在美术活动的运用,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生活化材料的收集及废物利用在幼儿美术借形想象创作中,这些创意无限的作品不仅体现了老师和幼儿们的独具匠心,更融入了绿色环保、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借形想象”作为美术活动的一种,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进行表征,疏导幼儿情绪,表达幼儿情感,进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具有培养想象力
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想象力发展的活跃期,想象力至关重要,它凌驾于知识之上,它会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应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力得到利用与开发,而不是对其进行残忍地扼杀,鼓励孩子进行大胆地想象,促发想象。
薛文彪老师认为“儿童美术是稚拙的涂鸦艺术”,他提倡“借形想象”教学。借形想象是关键;这时候模仿思维习惯会被创造思维习惯所取代,占据上风,幼儿具备创新思维习惯以后,会引导他们从新的视角去突破定势思维,大胆思索。借形想象最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愉悦的艺术游戏这种形式来挖掘隐藏于孩子背后的艺术天分,考查学生严密的思维,通过这种思维使其创造出无限可能的想象。“画得像不像不要紧”,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他们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将作品的解释权交还给了孩子,每一幅作品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每一幅作品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
“借形想象”所借的“形”非常的宽广,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性的提供。幼儿在撕、捏、揉、团、贴中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不仅建立在幼儿自由经验的基础上,还能快速成型,让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形式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具有培养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某书中提出:“生活即教育。”从目前幼儿美术活动来看,教师简单地认为美术其实就是一幅美轮美奂的画卷、一个精美的手工制品,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将幼儿美术与生活实际分离,使得他们的思维受到局限。因此,幼儿美术活动应该围绕生活来开展,广泛地截取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拓展他们的思维。
如今的幼儿学习的很多东西都是注重培养集中性思维。美术活动帮助幼儿学会直觉地、合理地思考,让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多次使用生活化材料,让幼儿明白身边的东西也可以有很多的创意。我们实现预设的多种可能性的作品,但幼儿通过观察某一种生活化材料的外形特征以及对原有的外形进行改变,接着对外形特征进行借形想象创作出的很多作品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新奇创意,可见幼儿的创意能力一点都不比大人差。在“借形想象”指导过程中,不要去追求具体像什么动物或像什么人物,放开要求,幼儿的创意可能更有趣、更有意义。这点很关键,不要把思维定格在我们成人或者一个幼儿的想法上,应该放开思维,不但要允许幼儿大胆的想象,而且还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