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翠”:动物保护与非遗传承之困
肖玉妹也在尝试新的材料,她用染色鹅毛做了一些首饰,也很精美,但仍有人不买账:“你点上的是鹅毛,能叫点翠吗?”
独特的“笔”,一头是狼毫,一头是牙签。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全文4598字 阅读约需9分钟
靠窗的木桌上,摆放着浸染成蓝色的鹅毛。
肖玉妹坐在桌前,拿起一片鹅毛反复修剪,其间不断捏着它和孔雀金胸针底座比对。重复数次后,她才拿起胶水,把羽毛粘到胸针的“尾巴”上,足足花了十多分钟。
这项技艺叫“点翠”。
点翠工艺是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品工艺,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结合,先用金或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靓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类首饰器物。
肖玉妹是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肖氏点翠”的第三代传承人。肖家以前常用的材料是白胸翡翠的羽毛,那是肖玉妹的父亲于1992年在广州购买的存货。
今年2月,白胸翡翠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北京警方也破获一起非法出售、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白胸翡翠制品案件,起获白胸翡翠制品等点翠工艺品107件。
这将本就备受争议的点翠工艺,再次推向风口浪尖。有网友评论,“有多美丽,就有多残忍。”
如今,点翠业内多用染色鹅毛、孔雀羽毛、鹦鹉羽毛等材料制作仿点翠作品。肖玉妹也是如此,虽然对未来仍有诸多困惑,她却不担心这项技艺会因此失传。
“点是技艺,翠是文化。希望大众可以更好了解翠的文化,不要误解它。”
肖玉妹展示此前制作的点翠制品。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点”指其工,“翠”为其料
肖家的点翠手艺曾名满京城。
肖玉妹的爷爷肖志峰曾于1960年主持修复明定陵出土的四顶凤冠,父亲肖广春是非遗传承人,1986年为长城工艺美术品厂复制了两顶明万历凤冠,今年36岁的肖玉妹则是“肖氏点翠”的第三代传承人。
“把翠鸟的羽毛粘在花丝镶嵌的胎体上,这个过程就称之为‘点翠'。”肖玉妹通俗地解释着,3月中旬,她正在工作室里,为一只金孔雀胸针进行点翠。
这是一项极为细致的手工艺。
肖玉妹左手拿起一片染成蓝色的鹅毛,右手用剪刀顺着纹理剪下一小片,得出大概的花瓣状,再轻轻地捏着它,照着胎体比对,又继续修剪其细节。“翠羽必须和胎体完全符合,不大不小才好看。”
她如此重复了数次,才把小指甲盖般大的鹅毛剪好,慢慢嵌入胎体中。
鹅毛与胎体,依靠着胶水彼此粘连。肖玉妹先把白乳胶倒在圆盘中,再拿出一只独特的“毛笔”,它一头是狼毫,另一头是竹签。狼毫粘好胶水刷于胎体,再把鹅毛贴上,转用另一头的竹签,沿着胎体边角按压固定羽毛。
这十多分钟时间,肖玉妹只粘完了孔雀胸针“尾巴”上的一小块羽毛。
为金孔雀胸针点翠。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肖玉妹介绍,一个完整的点翠,主要分为“熟翠、定翠、选翠、铡翠、裱翠、点翠、阴干”7个步骤。即便是技艺娴熟的老艺人,完成一个巴掌大小的点翠作品,也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
点翠的“点”指其工,“翠”为其料。
不同的翠羽有不同的颜色,在真正开始“点”之前,还需要把颜色配好。在肖玉妹看来,点翠是一项极耗眼力的活儿,眼睛对颜色的对比要十分敏感,才能辨别不同颜色的区别。
“点”是最耗费时间的步骤,需要把翠羽精细地镶嵌在金银制成的胎体上。“有些是花丝镶嵌的胎体,要按照花丝的边缘,分毫不差地把翠羽贴到上面。”肖玉妹形容这个过程像“绣花一样”,需要耐心和审美。
“翠”指的是翠鸟的羽毛。古人为何选择翠鸟的羽毛?肖玉妹解释,一是因为色彩瑰丽,二是这种鸟羽的色泽在鸟死后没有变化。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
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翠羽的颜色也会发生变化,色泽流转动人。
据《说文解字》记载,“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肖玉妹解释,“‘翠'是青色,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她介绍,“翠”在古代象征的是权力和地位,只有十分尊贵的人才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