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材料作文“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写
名言积累: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比:文明的死亡原因永远是自杀,而不是谋杀。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20年11月,网上红了一篇演讲,红了一个短片。
红了的演讲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她在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演讲内容因为“普通人”三个字引发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虑的解药,反对者则称:“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而是让你认命。”
红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员关了灯, 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为了工作,让老板随时能联系到你,你习惯24小时开机;但你也可能因为工作——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很久不回消息;刚下班的你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为了家庭转身变身“骑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个“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主题发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立意指导:
根据材料,这样的人可以是普通人、成功者、普通的奋斗者、奋斗的成功者、不认命的拼搏者、普通但不“废柴”者……如果选择成为“普通人”之外的人,“普通人”将是参照对比项。
题中不仅包含了成为哪种人的选择,还包括“为什么”和“怎样成为”。
如果脱离材料,随便定义“这样的人”,视为偏题。
橘之郡点拨:
对这种看似立场截然对立的多则材料,可以采用“化异为同”的方法去立论和论证。如材料一可抽取核心词“普通人”,材料二可抽取核心词“拼(搏)”,从而把立论为“做个拼搏的普通人”。这样就能将两则材料的含义融合为一了。
任务清单:
1、文体:发言稿。
2、情景场合:班会课,“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主题发言。
3、发言者身份:(1)显性身份,我,即班上同学;(2)隐性身份,我们,即新时代青年。
4、发言对象身份:(1)显性身份,班上同学,中学生;(2)隐性身份,我们,即新时代青年。
5、内容:(1)对“普通人”的思考和感悟;(2)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
6、作文时必须紧扣的题目材料:(1)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演讲;(2)《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视频。
作文佳段一:
前段时间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的成为一个普通人》演讲的爆火,何不也是在为普通人发声?选择普通,并不是意味着离生命价值远去,而是选择一种表现上更为静默的方式,一点一滴的诠释自己独有的生命价值。(《生命大道,凡而不曲》)
作文佳段二:
生命大道,凡而不屈。以己平凡之力,破命运之枷锁,铸不凡之命。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大智者生命的基本造型。选择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脚踏实地,让我们以一种普通人的姿态,为我们生命大道,拓宽广度与深度!(《生命大道,凡而不曲》)
向上走,舒展青春该有的模样
——“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主题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的发言题目是:向上走,舒展青春该有的模样!
如果你问我愿意成为怎样的人,我一定会回答你:我想经天纬地,担当宇宙!像钟老一般,大国重器;像南丁格尔一般,用炽热的情怀开辟历史的先河;像特雷莎修女一般,用最美好的温情和爱观照人间。(开篇拔高,气势磅礴,格局宏大,以神摄人)
也许你会认为我过于“理想主义”,甚至有点不切实际。但我愿真诚的告诉你,我也愿意做一名普通人。这不是我畏缩了,看开了,认命了,也不是我“鸿鹄之志”难以触及的苦楚,而是一种清晰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和解。(紧接拉低,瞬间扬抑高低变换,极富灵变之妙,也由此引发对“普通人”的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