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1年第1期
第33卷第1期
2021年2月
2021年第1期
目 次
研 究 报 告
跨湖桥遗址考古木材的二次保护
1丨刘东坡,靳海斌,郑幼明,卢衡
微波技术在砖石质文物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
8丨黄继忠,曹铖,张悦,贺大龙,赵朋,龚明权
秦始皇帝陵出土二号青铜马车彩绘夔龙纹复原方法研究
17丨马琳娜,马生涛,张加万,韩冬
最小噪声分离变换与Haar小波变换结合的壁画线状特征增强方法
26丨曹鹏辉,吕书强,侯妙乐,赵林毅,汪万福
上下椽头尾搭接的木构古建筑受力性能的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34丨淳庆,华一唯,张承文,贾肖虎
我国传统镁质石灰初步研究
43丨周月娥,戴仕炳
湖北宜昌万福垴遗址出土费昂斯珠科技分析与研究
51丨陈天然,崔剑锋,黄文新,史德勇,向光华
鲁国故城遗址出土蜻蜓眼玻璃珠的科学研究
64丨郭思克,管杰,褚红轩,刘松,董俊卿,李青会
工 作 简 报
故宫藏清代挂屏镶嵌玻璃饰件的科学分析
73丨张瑜,贾翠,孙鸥,孔艳菊,曲亮,马泓蛟,陈坤龙
基于广域X射线荧光扫描成像技术(MA-XRF)的文物科学分析
81丨段佩权,李广华,陈垚,曲亮
广富林遗址出土周代青铜器合金成分与金相分析
88丨顾雯,廉海萍,陈杰,黄翔,熊樱菲
焦作马村汉墓和白庄汉墓出土彩绘陶仓楼的科技分析
97丨刘鑫
基于定量分析的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本体病害特征研究
103丨陆继财,赵海英
四川广汉龙居寺中殿建筑热湿环境特征研究
110丨赵凡
金沙遗址博物馆大气污染特征研究
118丨蒋璐蔓,张军科,董贵明,刘珂,明文秀,陈丽琴,苗闻文,陈俊橙,杨弢,肖嶙
知 识 介 绍
色度测量在文物考古中的应用
125丨周辉,潜伟,周卫荣
跨湖桥遗址考古木材的二次保护
摘要:跨湖桥遗址考古木材出土后经过脱盐处理,然后采用聚乙二醇(PEG)进行定形加固。保护后的考古木材存在色泽变深的问题,需要对这些考古木材进行二次保护。在二次保护过程中,选用1,2-二甲基-3-羟基-4(1H)-吡啶酮复配溶液作为脱盐脱色络合溶液,以PEG为定形加固剂,采用真空冷冻方式进行脱水干燥。二次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考古木材尺寸和形状基本保持不变,色泽更为自然,木材纹理清晰可见。
微波技术在砖石质文物含水率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水是造成砖石质文物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探明其在文物内部的分布、运移规律是开展保护研究的重要基础。微波技术在检测材料内部的水分含量方面表现出较好前景,但在文物保护领域还未普遍应用。基于此,本研究首先介绍了微波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相关仪器,并选取山西省的长春玉皇庙为对象,针对砖石材料的内部含水率开展了室内样块检测和现场墙体检测。结果表明,微波技术能够较为准确地揭示出文物内部的空间含水率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其病害成因等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与其他多种无损检测技术相比,微波技术检测材料含水率的优点更多,值得文物工作者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广富林遗址出土周代青铜器合金成分与金相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上海松江广富林遗址出土周代铜器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特点,对18件该地区出土周代铜器进行检测分析。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和金相显微镜分析青铜样品的成分组成及金相显微组织并发现:样品中铅锡青铜器占绝大多数,器物含铅量普遍较高,且大多含少量砷;器物基本都是铸造成形,仅有少量实用工具、农具刃口进行过热锻等加工处理,以提高使用性能。结果反映了当时工匠对铸造合金配比和加工工艺的认知和技术水平,也体现了吴越地区独特的青铜技术体系与文化,能够为南方史前及先秦文化的发展脉络提供更多可供探讨的资料。
联 系 我 们
CONTACT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上海博物馆主办
○创刊于1989年
○我国文物保护和考古科技领域的唯一专业核心学术期刊
○AATA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AMI)来源刊
编辑部联系方式:
编辑部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1118号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