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保护
    主页 > 综合新闻 >

保护性重刷《清敕修大藏经》,你可知它有多珍

清《龙藏》既不是“中国唯一的木雕大藏经”,

也不是“唯一的官版大藏经”。

早在北宋开宝年间(972年前后),宋太祖敕命“高品张从信往益州雕大藏经版”。十二年后,即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已雕成的大藏经板运抵京城开封,太宗敕命在太平兴国寺建印经院印藏,这就是我国第一部木刻本官版大藏经《开宝藏》。之后,与北宋王朝对峙的辽朝,在辽圣宗至辽道宗年间也雕造了一部大藏经,即《契丹藏》,史料表明它也是一部官版大藏经。在元、明、清三代,还有《元官藏》《延祐藏》《初刻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等官版大藏经的雕造,而清《龙藏》则是清雍正帝敕命雕造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木刻本大藏经,是中国历史上木刻本官版大藏经的一种。如果说是“唯一”,那是指在历代木刻本大藏经中只有清《龙藏》的经板保存至今,其他均已荡然无存。

《清敕修大藏经》它是大清帝国,两代帝王,两位亲王,四位高僧,百名官员,千名工匠,打造出来的雕版汉文大藏经最后的华章。它有724函,7169卷,79036块经版;它经历了二百七十多年世事沧桑,至今犹存69410块经版。它是北京市文物局《清敕修大藏经》保护项目的一部分,它是《清敕修大藏经》原经版最后一次绝版刷印的稀世孤品,它是增长智慧、祈福消灾、开运延寿的佛门珍宝。它稀有,每函只有200套。

经藏丨乾隆大藏经-居士供养版(全99册)

《清敕修大藏经》:官方出品,皇家品质

《清敕修大藏经》又名《清藏》、《龙藏》或《乾隆大藏经》,是一部清代官版大藏经(最后一部官版),也是中国唯一一部经版保存最完整的大藏经。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世宗命王公大臣、汉僧及喇嘛一百三十余人,广集经本,校勘编稿,于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超圣等主持。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雕,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全藏以“千字文”编号,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函,每函10卷,共7240卷,雕成经版79036块。

《清敕修大藏经》于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刊成后,次年即刷印了约100部,颁赐给京内外各寺院入藏。

经藏丨乾隆大藏经豪-华典藏版(全168册)

清代皇家真土豪:一两白银一块经版

《清敕修大藏经》经版都是精挑细选的梨木。梨木因为质地坚硬细腻、不易变形,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平面木雕工艺首选的雕刻材料。《乾隆大藏经》因为是皇家出资,用料更为讲究,每块经版必须是独版,不能拼接,而且版面上绝对不能有疤痕、肿疖。当时一块经版,买一块梨木版是三钱白银,刻一块经版是7钱白银。也就是说差不多一两白银一块经版,这是直接成本。管理还有这些运营,包括刷龙藏的纸都不在这里面,只是刻经版一共用了8万多两白银。79036经版,不包括目录和签,它每个经还有提签,那签是单刻版的。所以合起来大概就是正好是一两白银一块经版。

经藏丨乾隆大藏经-庄严精致版(全168册)

保护性重刷:绝版刷印,极为稀少

因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时局动荡,所以大部分藏经已毁坏或散佚,现存世量极为稀少。

《清敕修大藏经》经过二百七十年变迁,经版佚失近万块,现存69410块,其中20%以上还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亟需修复保护。2009年北京市文物局决定启动《清敕修大藏经》保护项目,保护内容包括彻底改善经版存放环境、对经版实施科学保护、建立大藏经数字化档案、重新刷印出版等。

因修复经版工程耗用资金量庞大,故决定前期刷印部分经、咒、论共计一百三十三部,六十七函,由国家图书馆监制、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发行,以边刷印边流通的方式回收资金,再利用到中后期的经版修复工程中,避免此盛事由于资金问题搁浅。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重修《清敕修大藏经》将是最后一次的绝版刷印,且刷印数量极为稀少,每函仅200套。刷印完成后,所有经版将封存入库,由国家作为文物收藏。

手工制作: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延续和传承

此次出版发行《清敕修大藏经》全部是用原版手工刷印完成,装帧全部按照故宫旧藏乾隆印本的传统工艺做法进行装帧。仅装订就有十一道工序,包括;裁切、过针、折页、吹配、齐栏、点粘、压力定型、光边,然后是上护板、贴签和装函套等。